【第五百二十三章】全方位的控制
【第五百二十三章】全方位的控制 (第1/2页)【第五百二十三章】全方位的控制
反器材武器的前身,便是早期的反坦克步枪,但在二战中期,面对装甲越来越厚实的坦克,以及精准度不及狙击枪等特点,反坦克步枪显得已然落后,大部分用来对付掩体后敌军或轻装甲目标。直至二战结束,甚至到了销声匿迹的程度。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筑林立满地掩体的地形,高价值轻装甲等目标的增多,使得这种高穿深,大威力的狙击枪得以复活,并诞生了各式各样先进的反器材狙击枪。
而且不是口径大就是反器件的,口径大是为了添加射程和精度,并且口径大动能就大,动能越大风力的影响越小,有许多大口径狙击步枪是用来反人员的,多到数不清了,比方俄罗斯有种vssk大口径狙击步枪就是用来反人员的,用于抵挡穿重型避弹衣的目标,大口径动能大,打穿避弹衣没压力。还有种麦克米兰m88.50口径狙击步枪其实也是反人员的,有用射程可达2公里,在阿富汗山区发挥了很大作用。总归反器件和反人员不在于什么枪,而是取决于弹种,是反人员的弹仍是反器件的穿甲弹和高爆弹,根据需要而选用.............
哪怕是算得上“老古董”的ptRS-41,其全重也有近20公斤,全长:2.02米,枪管长:1.2米,口径:14.5mm,半自动射击,发射14.5mmx114mm弹药,配备钨芯穿甲弹,穿甲燃烧弹等,装备5发装弹匣,使用特殊穿甲弹时100米内可以垂直穿透40mm厚装甲,至于现代军事技术研发下产生的新时代反器材步枪,尺寸和规格上有没有超越其前辈不好说,但威力肯定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现世的重型装甲单位,比如坦克、重型载具等装甲目标可能是有些无能为力,但如果对人或轻型载具,只要扛得动,其实都是优势,射程远、精度高、子弹穿透力强,杀伤力的话一枪下去只要命中,这人直接还原回液态,在打击ISIS的前线,参战国家都装备了大量的反器材狙击步枪用来打人。劣势就是刚才也说了,扛不动。而且开火以后目标过于明显,天上飘着的尘土经久不散,前面铺多大一块布也没用,容易遭到对方火力反制。
那枚穿甲弹药虽然以速度方面的绝对优势,穿透改造者面前的气流屏障,但弹道依旧偏下了一点,击中了男子的腹腔处,但这枚大口径的穿甲弹径直穿透了他的肉体,留下了一个不大的肉洞,未曾消减太多的动能继续使它向后方飞去,然而子弹命中人体产生的后效是—门叫做创伤弹道学的复杂学问,需要考量弹头结构\/材质、弹道条件、着靶速度\/角度、标靶材质\/结构等诸多问题。
换言之,如果是射击人体这样复杂的目标,命中不同的部位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命中同一位置但不同状态的部位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而在控制人体这一变量的前提下,使用不同的子弹,或者同一子弹由不同武器进行发射产生的结果也可能是恰恰相反的,人体是复杂的,每个部位的强度、厚度、材质是不一样的,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子弹和子弹也是不同的。您毕竟不能拿6mmbb弹和12.7mm机枪弹做比较对吧?
比如步枪子弹命中头部,常表现为爆炸性的颅骨破损和脑组织缺失,而留存的脑组织会被挤出额窦、枕骨大孔,颅骨会碎裂、甚至有大块完整的颅骨飞走。但是换成手枪子弹,子弹大部分动能都消耗在击穿坚硬的颅骨上,可能子弹就会留在颅内,甚至对大脑造成的损伤都较为有限。
但对于反器材武器所使用的弹药来说,不说子弹进入肉体产生的瞬间空腔,单是高速带来的冲击,就足以让血肉在刹那间被碾碎和挤压形成一个比子弹口径大数倍的坑洞,换句简单的话说,此时这名改造者的腹腔应该已经完全变成一个可以看到另一面事物的空洞,这种不到两百米距离带来的冲击可不是开玩笑的,但现实中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男子感受到腹部传递来的痛苦,眼神上瞬间满是寒意,在他意识到自己面前压缩气流形成的“护盾”被穿透后,他立马用压缩过后的气体附着在子弹表面,让其附带的冲击和穿透力尽可能的凝为一点,这样这颗子弹并不会对他的肉体造成什么更大的伤害,最多是留下一个血洞,从他的能力来说,这具身体并不是什么不可抛弃的东西,只不过作为获得能力前的原生血肉,他对现在的身体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和归属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