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一四章 封赏
第二零一四章 封赏 (第2/2页)——————
接受禅让、颁布封赏之后,朝廷并没有一刻得闲。
新的秦朝,以长安为都,以洛阳为东都,以建康为南都。
六部之中,工部、商部再加上学政的班子,都主要设在洛阳,这考虑到洛阳通达四方、居中天下的地理条件,再加上龙门书院的建设,让洛阳更适合作为经济和文化中心。
当然,在建康另外保留一套班子框架,方便皇帝能够南巡视察。
而长安作为龙兴之地,也是政治军事中心,同时都城设立在长安、面向西域,也表明了朝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国策方向,也在西方。
新政所向,就是机遇所向,天下已经有擅长观望风向的商贾,收拾东西准备西行了。
而也确确实实是在杜英接受禅让后的第二天,三万王师按照早就计划好的时间,更换秦军旗帜甲胄、出征塞外,兵锋指向西域。
桓冲在敦煌蹲了几年,看着中原风起云涌、烟消云散,现在终于到了他施展抱负的时候。
朝廷这边,则忙着筹备定都长安事宜。
杜英只是接受了禅让,大家一股脑的改口称呼“陛下”。但是实际上他的登基称帝流程还没有走完。
仍需要在新都祭拜天地,同时设立太庙、祭拜祖宗,才算是在法理上彻底将杜氏确定为新朝的皇室。
因此,封赏完群臣之后,杜英就直接启程前往长安。
这一次,千军随同、百官扈从,也是杜英往返洛阳和长安之间最风光的一次。
宽大的马车缓缓行在千年的古道上,汉魏的风光都化为尘埃,被车轮碾过。
杜英一身黑底龙袍,靠在车中软榻上,看着参谋司最新送上来的军队整编、改制的方案。
简而言之,整个天下兵马划分为战兵和郡兵两种,前者为招募制和终生制,数量少、专司训练,在对外战事中充当主力;后者为义务制,成年男子轮流服役,半屯半战,负责协助对外战事,主要负责防范内部叛乱,平时屯垦,战时为兵。
当然这个屯垦,一方面是军屯的维持,另一方面是地方基础建设的施工。
王猛已经提出了十年内完善地方官道、兴修水利、开垦湖田的一揽子计划,单纯把任务分派到各个郡县,令其招募民夫,负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显然很容易出现配合问题,且进展也会有快有慢。
所以索性由朝廷出面,组织兴修,又以组织度高、青壮年集中的郡兵为劳动主力。
对于这些郡兵来说,粮饷管够,又是给家乡兴修设施,自然没有拖拖拉拉的理由。
而以郡兵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其实也还是因为杜英的手头上真的有这么多郡兵。
如今秦王府治下的各路兵马,边境州府的直接转为战兵,而内地州府的战兵,挑选其中精壮者去边境置换那些年老弱小者,剩下的就地转为郡兵。
这些新的郡兵,多半都还年轻,这些年又都在征战的道路上,对于普通的生产生活已经不太习惯,贸然把人全部都放回去,散养一段时间,再组织起来重新训练、从事工程建设,还不如就地直接专为工程部队呢。
郡兵们对此自然也没有意见,谁舍得军中的高粮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