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悔不当初 三
第十一章 悔不当初 三 (第1/2页)三
这天中午,周明志不忙,他去学校看了看女儿,回了家。对高庆美有了不忠,他内疚于心,一旦有了机会,就回来看看。
那条沂河,流经临沂城的城区,周明志就住在这条河的附近。天气有点儿热,饭后,他想与高庆美一起去溜达溜达,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她累了,想躺下,说姜莉莉的孩子生了病,请了四天假,手里可能缺了钱,应该抽出点时间,把钱送给她。
耽误了孩子治病,是不可的,周明志没再顾虑什么。刘玉欣的姨,生病入了院,她住在一百公里外的日照市,今天是星期天,刘玉欣用车拉着一家人去了哪,他把高庆美的车钥匙要了来。
姜莉莉的丈夫曾在镇中学当了几年教师,现在,他们还住在学校里。由于周明志给了这个学校一部分钱,不光这里的领导熟悉他,连那些老师,也熟,凡是遇上的,都热情地同他打招呼。教导主任以为,他来,是为了公事,是想再投过一部分钱来,再赞助赞助他们,躬着身子往办公室里让。他谢绝,讲明了来意,说他不知姜莉莉住在哪座房,只给他指指路,就行了。
为了向周明志讨个好,在往前走的路上,教导主任说,姜莉莉的丈夫已经去了明胶厂,按规定,应该把他们的住房收回来,念着他们两口子都在明胶厂里工作,校领导们没好意思收。周明志笑了笑,向他道了句谢。
这个单门独户的小院里,只有两间低矮的瓦房,看上去,挺窄巴。周明志不轻不重地敲了敲门,问了一声。姜莉莉闻声走出来,见是他,先是惊,后激动,这只手接礼物,那只手拉,说,没想到他会来,她的心,快跳出来了。
屋里的布置一目了然。两间通着的房里,靠里安着一张双人床,靠外安着一张不大的八仙桌,大物件就这些,连个沙发,也没有,坐具,是几个马扎儿。平常,姜莉莉穿的还可以,没想到,过得这么清苦。
处在激动中的姜莉莉,不知怎么叫他落座。她略显慌乱地东一头西一头地找出来了个孩子的被,叠了叠放在马扎上,不好意思地笑着说:“由于没估计到你能来,未做准备,将就着坐坐吧。”
由于她的名声不好,周明志没打算坐下去。他不让她找茶壶,说:“小姜,不要忙着招待我。我已经吃饱了饭喝足了水,厂里有事等着我,说上几句话,就得走。”
上个月里,他曾问过姜莉莉的住址。从此,她热切地盼着,把接待他的步骤想了一遍又一遍。时间一长,没看到什么动静,她松了心。现在,这个现实不仅突然出现在了眼前,而且,还给带来了两箱贵重的礼物,让人又惊又喜。她没理会他说的这些话,只去想,怎么招待他。有钱的他,生活在上层圈子里,肯定喝不来低档茶。她跑出去买来三个易拉罐饮料,打开一个,给了他。
等她坐下,周明志赶紧说,他还深深记着她的恩,因为工作忙,没顾过来,今天纵然来了,不管是厂里,还是家里,都有事等着,坐不久。他把那五万元钱拿出来,放在桌上,笑笑说:“小姜,别嫌少,添补着当个零花钱。”
姜莉莉并没想拿他当靠山,打他的主意,纯粹是为了情和爱。上次去为吴洪军说情时,就是因为他提起了钱,才引起了她的反感。现在,她看着这些钱,气得打了哆嗦:“你……”
“小姜。”周明志是个明白人,知道她不肯接受的原因是什么,知道只是含着感情的成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劝,“有了付出,就得应该有回报。这是应该的,这是正常的,这是理所当然的,得收下。”
“看看来,你不该这么想。”姜莉莉的脸,被憋红了。她白了他一眼,犹豫了一会儿,说,“我那么做,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你这个人。你应该晓得,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钱财。”
为了使她抛开这种念头,周明志立即接上了话茬:“小姜,你的意思,我明白。可我有家庭有事业,容不得我对别的女人产生半点那个。小姜,谢谢你,谢谢你把我放在了心上,希望,在今后别再这样了。”
“唉!”姜莉莉的心,被他的这番话刺痛了。此时的她,觉得控制不住情绪了,出现了个要哭的感觉。为了不让他看到自己的羞容,她低下了头,“我知道,咱们不是一路人,你不会爱上我。可我的心里总是闪着你的影子,叫我怎么办?”
“小姜!”见她的眼里闪着泪花,周明志急了,“多情,没好处。我既粗鲁,又不会照顾人,没什么了不起。你男人长得帅,是个好青年,要知足,千万不要把目光投在别人的身上,伤了两人的感情。”
姜莉莉抹了一把泪,静下心来倾诉自己的苦衷。她说,她的那位善良不寿的母亲入土前重病缠身,父亲只会种那几亩地,没挣钱的本事。有人看着着了急,把她介绍给了眼下的这个丈夫。他落下了一个病根,没应付女人的本事。她虽然十分了解这一切,可为了钱,还是嫁给了他。
“怎么……”周明志扭过头去不解地看了一眼睡在床上的那个小男孩,“怎么会是这样。这个孩子,不是你们的?是抱养的?”
姜莉莉看了看门外,继续说,婚后,她并没在乎有没有那种男女之间的夜生活。自从进了明胶厂,发生了改变。因她长得顺眼,围上来了好多男人,最终没抗住严立强的纠缠,在一个白天里,和他发生了关系。说到这,她调开了话头:“你千万不要把我看成是个不正派的女人,我想对你好,是因为感觉着你值得爱。有那么多的人想讨我的好,都被我拒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