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
第17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 (第1/2页)《楞严经》修学法要,常钦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在家菩萨,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六面。
本经的修学方法有两个重点,第一个就是理观,第二个是事修。那么在理观当中,又分成自力法门跟他力法门;这个自力法门就是我们一般说的圣道法门;他力法门就是属于净土法门。那么这两个法门最大的差别在哪里呢?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本经把我们生命的现象,分成两部份:
第一个、我们讲的是一个[个体的生命]──就像一个水泡一样,我们由于过去善恶的业力,把今生的五阴身心给创造出来,你现在有你的色身,你内心有一时的感受、一时的想法。
五阴身心它的特色是什么呢?它是有固定的相状──可能是一种安乐的相状,也可能是一种痛苦的相状;可能是一个善良的相状,也可能是一个邪恶的相状,有各式各样的相状。我们今生的身心世界有它的相状,因为你一定是有时间相、空间相,在时空的交集下,才构成你的个体生命。当然有相状的东西,它是变化的、是狭隘的,这是事实。
第二个、生命的现象就是我们的[一念心性]──那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它虽然没有相状,但确是具足了无量功德之法。如果以圣道门的思考模式──它一定是直接契入无相──从空性入门,没有一个例外。我们看唯识宗、三论宗、天台宗,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修学,其实道理只有一个,就是──把你从五阴身心的相状,带回到无相的真如;唯一的目标,都是要你离一切相,返妄归真──把心带回家!
但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它是从一个无相的心性当中,重新出发,可以说是从空出假。所以修净土宗的人,你心中一定要有一个相状,你没有相状,你没有办法修净土。
念佛人的心中,要有两个相状:
第一个、你对[名号功德]的相状要建立起来。什么是『阿弥陀佛』的名号?那也是一个相状。
第二个、什么是[净土的庄严]?
一个净土宗的人,你对名号的功德、对净土的庄严,这两种相状没有建立起来,你根本不可能感应道交。
净土法门是一个阿弥陀佛本愿摄受的法门。也就是说:修净土宗的人,你所有的功德,都是来自于阿弥陀佛本愿的摄受。所以修净土宗的人,只要做一件事情:
想尽一切办法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以你的心力启动佛力!
如果你心中没有相状,你怎么感应道交?你跟谁感应道交呢?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
净土宗的修学特点是──你在无相的真如当中,要建立两个重要的相状,就是名号的功德、净土的庄严,来建立对阿弥陀佛的感应道交、启动阿弥陀佛的加被。所以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在二十五圆通当中,这个念佛圆通是特别的,其它二十四个圆通,都是无相三昧,而念佛法门是有相三昧,你心中是要有相状的。所以古德说念佛法门是从有相入无相,虽然它表面上是有相,但是暗合道妙,巧入无生──是从有相慢慢的趋向于无相,道理是一样。
戊二、他力法门(分三:己一、白佛归敬之仪,己二、正述所修法门。己三、结答圆通方便)
己一、白佛归敬之仪
第一段,先说明这位菩萨白告佛陀,表达他内心皈依、恭敬的一种身口的仪式: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这个念佛法门的当机菩萨是大势至菩萨。为什么叫大势至呢?因为这位菩萨他具足广大的威德之力,他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够震动一切魔王的宫殿,乃至于能够震动整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大的威德之力,这叫大势至。
这时候,他与其同伦;同伦是指同类,就是同修净土念佛法门的五十二个阶位;这五十二不是数目,是五十二个阶位。五十二个阶位是什么呢?就是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跟等觉,这表示念佛法门摄机特别的广,从干慧地的凡夫位,乃至于到等觉位,都是依止念佛而成就圆通的。这么多菩萨就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这是说明对佛陀白告之前的一种皈依、恭敬的仪式,以下才正式的叙述他所修的法门:
己二、正述所修法门(分四:庚一、陈白古佛授法。庚二、详喻感应道交。庚三、法合显示深益。庚四、述己自利利他。)
庚一、陈白古佛授法
先陈述古佛所传授的法门,也就是说──每一种法门,在佛教里面都是要有本,不像外道。外道的法门是无本之学,哪一个外道在山洞打坐,突然间看到什么影像,持牛戒、持狗戒…外道的法门,是在禅定中,妄想出来的,不是一个道,没有通往涅盘的力量。而佛教的法门,它肯定是有传承的,一定是每一尊佛、每一尊佛传承下来的。那么这尊佛是谁呢?是古代的一尊超日月光佛。我们看经文: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大势至菩萨回忆他过去在凡夫位的时候,这样恒河沙劫的时间,有一尊佛出现于世,叫无量光佛。从无量光佛到超日月光佛,这中间这一小劫的时间,有十二尊如来,相继的出现于世间。而这最后一尊佛对大势至菩萨的启发是非常的重要,为什么呢?因为彼佛教我念佛三昧。他告诉我:所有的法门当中,[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你直接从有相行,契入无相的三昧,这个是最容易得到成就的。
念佛三昧蕅益大师解释说──实质上从本经的教义来看,是有三种的差别:
(一)惟念自佛:惟念自佛就是他在念佛的时候,是忆念他内心的佛性;自佛就是自心的佛。所以我们看禅宗他也念佛,但是他念佛不是一种皈依的心,他念佛的时候,把佛号创造出来──南无阿弥陀佛,之后他就开始思惟,欸!我为什么能够念佛呢?念佛是谁?他从音声当中去找那个能念的心。所以他是依止佛号的假相,从这个佛号的假相当中,把心带回家。所以这个惟念自佛蕅益大师说,跟前面二十四个圆通是完全相同的,只是说他的下手方便是从佛号回家而已,从音声回家。因此惟念自佛是属于圣道门所收摄。
(二)惟念他佛:惟念他佛是我们一般人比较习惯的──忆念十万亿佛土外的阿弥陀佛。当然它的缺点就是有一点心外求法,你心是向外攀缘的;向外攀缘的心,就容易被破坏,因为它是生灭变化的,就不牢固。所以惟念他佛的缺点,就是你那念佛的心,在临终的时候,很容易被你的烦恼,跟外境的障碍所破坏。这个我们前面说过了。
(三)自他俱念:自他俱念是最圆满的。
什么是自他俱念呢?蕅益大师说:首先先忆念自己的佛性──了达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回光返照我一念心性,跟诸佛的心性平等无二;那么从自他不二当中,提起佛号,所谓──托彼名号,显我自心。在禅净双修当中,我们所要观的第一个是禅观,所有的修行者第一件事情──都是先把心带回家。
你一定要把你五阴身心──攀缘的心,带回到一念心性,然后再提起佛号!
忏公师父在打佛七的时候,常常开示一句话──
念佛人,要紧的就是在本来无一物处当中,提起佛号!
提起佛号不是在那个乱七八糟、那个颠倒心中提起佛号,不是啊!你在颠倒的心中提起佛号,那个佛号是没有力量的!那是生灭心啊!你的佛号要在本来无一物的当中,提起佛号,这就是禅净双修──自他俱念。
这三种念佛有什么特色呢?其实惟念自佛不算是净土法门,惟念他佛跟自他俱念才是属于净土念佛法门。我们看它的特色:附表第八──净土念佛法门之特色:
净土法门在整个中国佛教的传承当中,是特别受到重视的,它是一个胜异方便,那么它的殊胜处有两个,什么叫殊胜处呢?就是它不共于圣道门的地方有两点:
第一个:它是他力门。
第二个:它是果地教。
他力门──这个他是谁呢?就是佛陀本愿的摄受力。
果地教──这果地是什么呢?是净土的摄受。
所以念佛人基本上,你那一念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如果你方法正确,你应该是启动两个力量,第一个是阿弥陀佛的加持,第二个是净土的摄受,两个都要具足才是正确的。首先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心中跟佛号接触的时候,我们启动了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能够成就业障消除,福慧增长,成就现世的安乐;有这个灭恶生善的效果──消业障、增福慧。其次,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我们累积的一个往生的力量,临终的时候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种解脱道——带业往生,横超三界。
安乐道、解脱道这两个,我们简单做一个说明:
在佛教的历史当中,最早把净土法门列入判教的是龙树菩萨。什么叫判教呢?把这个教法的它的定位、它的重要性,把它安立下来,叫做判教。
龙树菩萨在《十住毘婆沙论》当中,他首先为整个大乘,判定了难行道跟易行道。他说依止自力的修学,这个勤苦久远,这个过程非常的辛苦,时间非常的久远,谓之难行道,因为过程很多障碍,你所花费的时间是多生多劫。那么易行道的特点是超越而迅速,它的过程是超越,因为佛力加被,那么时间也特别的迅速——是一生成就的。所以在难行道跟易行道的比较,龙树菩萨讲出一个譬喻说:难行道就好像一个人陆道步行──一个人徒脚去爬山一样,你一步一脚印,每一步都要靠你自己的力量往前走,你稍微一懈怠,一不小心,可能会从山上一下子,一脚踩空就落到原点,所以圣道门的退转是很快的。净土门它不一样,它是水道乘船,即便你稍微在船上打个瞌睡、休息一下,这条船有阿弥陀佛本愿的摄受,它是很迅速的、很轻松的可以达到彼岸。
不过,在龙树菩萨的难行道跟易行道判教当中,他并没有强调往生净土的思想。为什么?因为他的时代背景是正法时代。龙树菩萨是出生于佛灭度六百年左右,正法时代的人,他的特点──善根强、烦恼淡薄,所以他在这个时候念佛,只是用来破除障碍。天台宗的一心三观叫做多障众生念佛观,所以在正法时代的念佛法门,并不是为了求生净土。欸!我最近有障碍啦,念念佛、念念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念本尊咒来破障,它正式的修学,还是修习一心三观。所以早期的念佛法门,在正法、像法时代,整个忆念佛菩萨功德,主要的目的是启动他力门,以他力为助力。
但是到了末法时代,念佛法门就不是这样了,开始重视净土的往生。这当中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道绰大师跟昙鸾大师(道绰大师是昙鸾大师的弟子)。道绰大师在《安乐集》当中,提出了圣道门跟净土门的思考,他说:我们念佛不再只是消业障而已,更重要的是要为菩提道求生净土、要离开五浊恶世。他的理由有两个:
第一个、他提出了[五浊恶世]的思考。他说: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已经不是正法、像法时期,外在环境对你的刺激、对你的干扰,达到一种非常严重的状态,会使令我们善根退化。你这一念心啊,你把它放在正法时代,你那个心在修习止观,运转得很顺畅;你把这个明了的心,放在末法时代,糟糕了,这个外境…人事的刺激、干扰太厉害,所以你的善根容易退失,这是第一个内因力的羸弱。所谓的魔强,这个魔不是魔王,这个魔是指世俗的诱惑、人事的干扰,叫做魔强,这是五浊恶世的思考。
第二个、[去佛久远],就是外缘力。我们生长在离佛时间越来越远了,到末法时代,被邪师恶友的思想所误导。就是说:我们已经没办法去判定谁说的话是对的?,末法时代的特点是各说各话,他这样子讲、他那样子讲…我们在这样的一个魔强法弱时代,法门的力量特别的薄弱,正法之法乳,已经渗入了太多的水,牛奶的成份越来越少。因为我们虽然有善根,但还是要靠法的力量──虽然有内因力,你得有外缘力。
所以在这样魔强跟法弱的两个因素之下,道绰大师说:譬如小树未成,经历暴雨啊,终为所折。这个幼苗…说我要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要行菩萨道!志向可嘉,但是没有智慧。为什么没有智慧呢?你没有判定现在是什么时代,你这样讲不合时宜,你要是生长在正法时代,这些话是对的。所以在末法时代,你不求生净土,那就好像说──你一个菩提的幼苗这么小,你一定要把它放在暴风雨中去摧折,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这样白白牺牲掉,对佛教、对众生没有好处。
道绰大师这时候,提出了往生净土的思考,这一点对我们净土法门太重要了。所以念佛跟求生净土在早期是两回事,但是到了末法时代,念佛的人,少部分为了消业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菩提道,求生净土。这个果地教到末法时代更是重要,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魔强法弱的时代,我们开始以智慧来思考──我们是不是应该到一个比较好的国土,去成就圣道,再回来广度众生,这是一个果地教的思考。
基本上,念佛的人──
你内心的准备,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个、你的信心;第二个、你的愿力。当你具足了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当然信心指的是谁?对阿弥陀佛要有信心。愿力指的是谁?对净土法门要有愿力,要有往生的愿力。你有信心,你启动了他力门;你有愿力,你同时启动了果地教;所以一句佛号信愿具足。所以一个真正念佛的人,他应该同时要具足信心跟愿力。这个时候,他跟佛号接触,他同时消业障、增福慧,同时也积集了往生的资粮,这才是一个真正会念佛的人。他于对佛陀的信心,对于净土的愿力都要具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