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
第6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 (第1/2页)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三面,戊四结示二本。
古人常常说是: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
什么叫开悟呢?从佛法的角度,我们每一个人在没有经过佛法教育之前,我们是活在无明当中。所以我们平常生活…是闭着眼睛在生活,完全没有智慧的光明,就是跟着感觉走。我想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反正全世界没有人管得到你。问题是你做的每一件事情,你都要付出代价,问题在这里。很多事情不是说你不知道就没有事,所以这当中我们一定要先打开我们的眼睛,这一点非常重要,修行你眼睛没有打开,你智慧眼没有开,你怎么修都不对。今天这件事弄好了,明天那个事出事了,你就是疲于奔命,所以在整个开悟的楞严当中,第一个先安住。
我们今天为什么会起颠倒?
心住在外境!就是这个根本思想在这里。心在外境当中,就产生很多的感受、很多的想象,然后就心随境转,一辈子就这样过了。有些人住在财富,一辈子就为财富而活;有些人住在名声,他的生命就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活,那你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打开眼睛在过活。所以我们在看人生之前,第一个法法销归内心,你要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来看人生,这个很重要。不要站在外境,外境只是你生命的过程,一个历练的过程。所以你今天想要开悟,你第一件事情:把心带回家。你要站在心的角度,来看整个人生的缘起,你才看清楚。所以我们在《楞严经》当中:破妄显真。就是要你把心带回家嘛。任何事情站在心的角度来看,站在一念清净心的角度来看事情。
当你把心带回家之后,怎么看人生呢?
空、假、中三观。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那这个观呢,其实天台宗在修止观,观心的时候,分两块,它把人生分两块:
第一个,你从什么地方来?
第二个,你将往哪里而去?
一、你从什么地方来?你过去造了什么因?今生会产生什么感受?什么样的境缘出现?这一部分不能怪你。佛法是既往不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表示佛法是不追究过去的,过去追究不了的。无量无边的生死,正如有一个﹝唯识学﹞大师他说:你去看阿赖耶识,我们的那个生命的根本,你造了无量无边的善业,像虚空一样大,我们也造了无量无边的罪业,像虚空一样大。所以你要去执着过去,你的生命就没完没了,有无量无边的人要报你的恩,有无量无边的人要报你的怨。所以这个佛教是活在未来。所以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们只是了解我们的根源,但是过去的因缘要放下,所以我们今生在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产生任何的感受快乐痛苦,认命就好——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所以在天台宗在修止观的时候,过去跟现在这个互动这一块啊,这个业力所变现的因缘果报这一块是放下认命。
二、但是你现在跟未来这部分你将往哪里而去?这是你要经营的。来生掌握在你今生,什么叫做未来?就是很多的现在、现在……现在,就有未来。你今天是从什么地方来?从昨天而来。明天从什么地方来?从今天而来嘛!
三世因果是互动的。所以你要注意你的来生,你就先要注意你起什么念头。
关于即空、即假、即中——
空观从胜义谛来观察,我们的整个因缘造作,都是因缘的假相,都没有真实的体性;但是我们入假观的时候你要小心,你每一个念头都有它的因缘果报。比方说,你今天你的生活,一天是花三百块,但是你有五百块,你多了两百块,那你跟这个多余的两百块接触的时候,你产生什么想法?这个思想决定你的生命嘛!有些人说:诶!我愿意跟人家分享,布施。你从这个思想当中,你就可以看得出来,你来生是富贵的,看你的内心世界,就看到你来生!你说:这两百块我自己要用的,你来生大概是不会太有钱。别人刺激你的时候、障碍你的时候,你会选择包容?还是选择嗔恚反抗?你平常习惯性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面对这样的所缘境?你喜欢包容,来生庄严。你遇到人的时候,你是选择谦卑?还是选择高慢?你选择高慢,你来生生长在卑贱的地方;你选择谦卑,就是贵族。所以这个假观,你一看你平常心、境的互动的起心动念,你大概知道你将往哪里而去了,这很清楚的!
生命是由我们很多、很多的念头创造出来的,我们从感受看到过去,我们从想象看到未来。所以你要调整、调整你的心态!
我们讲空观是安住当下,安住不生不灭的清净本心,不要乱动,不要被境所转。所以空观是安住当下,假观是开创未来。所以《楞严经》它的重点是两个:第一个是安住当下,第二个开创未来。你只有安住当下,那你就偏空,就跟阿罗汉一样,阿罗汉他也不管未来的,他来生就到无生的涅槃去了,他根本是厌恶生命的。大乘佛法认为生命没有错啊,生命哪有错呢。五阴身心没有错,错在你的妄想,你把妄想拿掉就好了。极乐世界也是有生命现象,它也是有一个色身,有一个感受、有一个想法,只是这个想法是清净的想法,如此而已。所以在整个《楞严经》当中:第一个安住当下;第二个开创未来。这两个同时重要,你当然先求安住再求开创。
戊四、结示二本
佛陀讲完七处破妄以后,破除妄想没有自体,要我们远离妄想,但是真心还没有开显,这个中间,佛陀讲出了生死跟涅槃两种根本:
举过出由
凡夫之过: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
二乘之过:
【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
外道之过:
【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
指出原由:
【皆由不知两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这里佛陀举出了,我们修行当中三种人的过失:
一、凡夫的过失——这个地方的凡夫,指的是造恶凡夫:
一切的凡夫众生,他的特性就是跟着感觉走,跟着妄想走。他想干什么、他就去干什么,也没人可以管得住他。那么这种人他的生命是什么相貌呢?从无始劫来,是种种颠倒,业种自然。这种人他内心当中,基本上是住在五欲:财、色、名、食、睡,住在五欲当中,他就会生起颠倒,这个颠倒指的是烦恼、起惑、贪欲。贪不到就嗔恚,就是这样子。贪得到就是享受、就是放纵自己;贪不到就是嗔恚,这两个都是烦恼。那么业种烦恼活动以后,当然他要造业了,造了很多杀盗淫妄的罪业。自然是果报,造了罪业当然就到三恶道受果报了。
这种安住五欲的颠倒众生,他的惑业苦就像恶叉聚。恶叉聚是印度的水果,它一生,生出来就长三颗,这三颗连在一起。也就是说,我们一般住在五欲的人,他就是为什么生活?就是为了追求五欲嘛!那么这种人他是怎么情况呢?他是起烦恼,造了一个业力,这个业力得一个果报,这个果报又带动另外一个烦恼,又造业力又得果报,所以他的生命当中,只有三种事情会出现,第一个烦恼,第二个罪业,第三个痛苦,就这样。他的生命历史就不断的重复,直到他有一天遇到佛法,才可以做改变,否则他也没办法改变,这第一种人。
二、我们先看外道之过(先跳过去二乘):
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这种人算不错,造善凡夫。这种人他也知道因果的道理:造善成就安乐的果报;造恶招感痛苦的果报,他有因果的思想。但是他的心没有安住真如,还是根据攀缘心。所以他就变成外道,外道就是道在外面,心随境转。他是心随境转,但他有善心啊,他也布施、持戒、忍辱,所以他成就诸天,或者变成魔王跟魔王的眷属。依止妄想嘛,造善业就变成天魔外道,这个是住在善法。前面是住在五欲,这个是住在善法。
三、二乘之过:
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这个是住在空性。二乘人他依止出离心修习四谛、十二因缘,知道这个生命有苦集的流转门,跟灭道的还灭门。这当中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自我,生命就是一个缘生缘灭的一个假相而已,所以从四谛十二因缘成就我空的真理,就住在我空,而变成声闻缘觉。
那这三种人,一种人是造恶凡夫住在五欲;造善凡夫他住在布施持戒的善法;二乘人安住在偏空的真理,这三种人的共同点是什么呢?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我们当中你这心要怎么安住?这个生命是有根本的。那结果就是错用了心。依止生灭心,依止有所得的攀缘心来修学,这种情况犹如煮沙欲成嘉馔,你把沙放在电锅里面去,希望它变成白米,变成米饭,煮了尘点劫的时间,它还是一个热沙,因为你本质没有变嘛!
也就是说:如果你今天还是喜欢用攀缘心,用住在外境的心去修习善法,那你永远跟圣道完全没有关系。你今生永远跟出离道没有关系。那你就准备再轮回了,就这样子!因为你用生灭心,不可能成就不生灭的道,不可能,本质不同嘛!你要煮饭你要拿米去煮饭,因为这个因地是很重要的。
你依止一个生灭的因地,你怎么去创造一个不生灭的果呢?
世间上哪有这种事情呢!因果不符嘛!所以在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今天为什么学佛这么久,还是烦烦恼恼?关键在于错乱修习。不是说你的福报修得不够大,而是你错用了心。你用那个沙想要煮饭,根本不可能。那怎么办呢?
正式二本
徵问:
【云何二种?】
示体:
【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这个地方就讲出,我们今天是错乱用心,那应该怎么办才是真实呢?佛陀就把真心跟妄想的差别说出来:
一者,我们无始劫来生死的根本
生死轮回是有根本的。我们佛教是讲:每一件事情会在我们生命出现。事出必有因。我告诉大家,没有一件事情莫名其妙在我们生命出现,不可能!你说:为什么我有生死,阿罗汉没有生死?当然有原因嘛!为什么佛陀他就不受生死的系缚,我们要受生死?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根本。
什么叫做生死的根本呢?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因为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我们喜欢有所住,住在外境。住在外境就会产生很多的感受,喜欢喝茶的人,他跟茶叶的味道一接触的时候,哎呀…不错!心就住在那个味道,然后产生很多的想象。那么你的心跟外境一接触的时候,就产生一种攀缘,也就带动了无量无边的生死的业力了。以攀缘心来当作一个自我、来当作生命的自体。什么叫自我?就是以攀缘心来引导你的生命。那我们可以从这个缘起,未来将会有无量无边的生死等着我们。如果我们的心态不改的话,因为你安住的是生死的根本,那当然就启动生死嘛。这个开关,你把这个电灯打开了,电灯就亮了,很简单嘛。你去触动生死的根本,那生死就出现了。但是涅槃也有个根本:
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菩提指的是一种智慧。涅槃是一种寂静的果报。菩提涅槃这个清净心,它怎么就佛陀可以去受用,我们就没办法受用呢?它也是有个根本。但这个根本,我们怎么就得不到呢?这个地方出了差错,这以下会说明:我们一念心性本来具足常乐我净四种功德,那怎么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这个地方有两个过程:
第一、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
这个识精指的是八识的精明之体,简单讲就是八识的自证分,就是八识。这八识当然是带妄啦。但是它本身还是相对的它是清净光明的。它不像第六意识那么的攀缘执著,至少它还是依他起性。那么八识的这个光明之体,受到业力熏习的时候,能生诸缘。它变现了六道的善恶的,这个果报不要讲善恶、苦乐的果报,能生诸缘。这一部分没有错,因为你的心受熏嘛,清净本然,但是循业发现,你用什么业去熏习你的心,它就变现什么果报出来,这是第一个,这个地方错不在这里。
第二、缘所遗者。
这个有问题了。我们的心跟果报接触的时候,产生一个向外攀缘、向外住,有所住的心,就遗失了我们本来常乐我净的功德。所以菩提涅槃从此在我们的心中就消失掉了。这无始的菩提涅槃清净之体,因为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然后又去攀缘,结果就遗失了。所以由诸众生,因为我们一念的攀缘心,在无始劫当中就遗失我们本来具足常乐我净的光明的心性。虽然终日的造作,我们都没有回光返照,去把它开发出来,枉入诸趣。这个地方古德在解释的时候,蕅益大师强调这个枉,冤枉。就是说我们本来可以活得更好,我们不应该流转的,但是我们却流转了。
我们对过去要认命,但对未来不能认命。说:我本来就是生死凡夫,流转是应该,那你就完了。因为你不想改变。你要告诉你自己:其实你不应该这样子。你应该成就菩提涅槃,你应该像诸佛一样,到十方世界佛为法王,于法自在,才对嘛,这个我们可以得到的。就是说,这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得到的嘛。这一台冷气机的设计,它本来可以提供我们很安乐的环境,结果我们操作错误,弄出来就是污浊的气,这个你不可以认命,因为它,如果说这个冷气机本来就不好,那就算了,问题不是这样。假设我们的心没有成就菩提涅槃的可能,那就算了,那就没办法,你怎么弄都没办法。问题不是这样子。问题是它本来是可以的,是我们自己把它弄成这个样子,是我们把自己的生命弄糟糕,是自己攀缘心把它弄糟糕的,所以我们随时可以恢复它本来面目的。
所以枉入诸趣就是冤枉的去创造我们生死轮回的果报。就是我们一念攀缘心嘛。结果去启动了生死的开关。结果就是浩浩三藏不可穷。无量无边的生死就等着我们,渊深七浪境为风。你看唯识学在描述生死很可怕的:浩浩三藏像大海一样啊,你去大海一看,左边看是大海,右边看也是大海,看不到边际的。看不到边际的!那怎么会这样子呢?因为我们一直跟着攀缘心走,所以就变成梦里明明有六趣。在梦中真的是看到很多事情。
这地方,我们把这个真妄的问题…这两种根本用讲表来说明:
我们的生命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我们跟着我们的攀缘心继续的走下去。第二个,我们开始回光返照,安住真如,这个会有不同的结果:
一、创造业力、受用果报
第一、先看第八识。这第八识在唯识学叫异熟。在生命当中,第八识是没什么错误,因为它就是成熟嘛。这个熟叫成熟。它有成熟业力的功能。好像说:你今天春天的时候,把种子播种下去,种在田地里面,这个大地啊,它把种子转成水果。这个大地本身不能创造种子,但是它能够成熟种子。那么这个熟为什么加一个异呢?这个是说,这个成熟的过程是有时间差异的。你今生的果报跟你今生的行为,没有太大关系,佛教的因果是隔代受报,所以叫三世两重因果。有人说,欸,你这么努力的修行,你怎么今生障碍这么多?《唯识学》很正常啊,你今生修行是先保存下来啊,你还没有去用它,你今生受用是跟你过去有关系的。佛教的因果不是一世因果,是三世因果。也就是说,你造业要到受用,它要有一段成熟的时间,你不能够说,这个种子种下去,你马上要得水果,不可能嘛。春天播种秋天才收获嘛。所以这个异熟的意思就是说,它在整个差异的时间当中会成熟果报。
第二、第七识。那么第八识它成熟的时候,它变现一个心态叫思量。这个思量就是自我意识。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我们所有的颠倒都跟这个思量有关系。就从这个内心当中捏造一个自我,然后开始向外攀缘。
第三、向外攀缘就带动了前六识。因为第七意识它不能攀缘外面了,它是夹带了第六意识,它是启动第六意识,前六识,去了别外在的境界。那么这个地方,当然第六意识它去造业以后,它又回到了第七意识,又产生一个自我。诶!这谁造的?我造的。这个桌子是谁搬的?我搬的。那么以这个前六识去造业以后,又回到第七意识的自我,又回存到第八识。
所以这个观察生命是:
(一)、从第八识——变现果报,就是本经说的识精元明,能生诸缘,这一部分就是讲到你从什么地方来?这一部分我们讲认命。
(二)、你第六意识去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用攀缘心去追求?还是安住在一念心性,修空假中三观,做你该做的事情?这两个选择啦!假设我们今天还是活在过去的攀缘心,那你第六意识造业以后,→(又回到)第七→(又回到)第八,又创造一个生死的业力。那你将往哪里而去呢?当然是往六道而去嘛,还有什么话说呢?所以,到了第六意识,是整个生命的关键。生命是可以改变的,但是问题是看你要不要改变。这所有的佛法都是发自于自身的觉悟。没有一个人可以强迫谁去修行,不可能。你只有明白道理,知道说:喔!其实我不应该这样子,我可以活得更好,我改变一个心态,我来生会活得更好,我何乐而不为?那么从这个地方慢慢的改变。
二、回光返照、正念真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